我的目的达到了
----- 《大气压强》多媒体教学的点滴思考
“呀——呀——怎么那么高呀?” “怎么可能?” “真是不可思议!看水上升的好快呀”
…… 伴随着学生的惊叹声,我知道:我的目的达到了!
怎么回事?原来呀,我正在初二(5)班新授《大气压强》一课。托里拆利实验是《大气压强》这节内容的难点,水银有毒,从学生健康考虑,我用视频来代替实验。我准备好 1 米长一端开口的玻璃管,辅之以部分阶段的演示并结合提问。
“为什么要装满水银?”我问。
“排出空气!”学生答。
结合视频继续提问。
“管内水银柱为什么先下降一段后会停止下降?” “是大气压强支持管内这段水柱不会落下!”学生回答。
“既然是大气压强支持管内这段水银柱不会落下,那么大气压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是什么关系?”我追问。
“应该是相等的。” “对!相等!” …….
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将大气压强转化为液体压强的测量并算
出标准大气压强的值为 1.013×105 Pa。初中学生对物理学习只有直接兴趣,他们只满于被新奇的物理现象所吸引。利用视频将不便实验、难以理解的内容形象地再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很容易就会理解所学内容。
讲到这,我话锋一转:“既然水银有毒、我们不便直接做实验,我们能不能用水来做实验?” 学生议论纷纷。
“因为是大气压强支持管内这段水银柱不会落下,所以换用其它液体(水)也可以,那么大气压与这段水柱产生的压强也相等的。” “对!” “水柱有多高呢?”我趁势问. 我留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讨论。
有学生算出来 10.336 米。
“我们来看段视频。” 视频中为了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利用的是红色的水。只见红色的水柱一路攀沿上升。
“一楼、二楼、三楼,水升的好快呀!” “哎呀,太牛了!” 直到水柱示数稳定,根据水柱旁的刻度尺,学生清楚地读出水柱高度时,学生依然很兴奋。
看着兴趣盎然的学生我想到了自己的学生时代。
1986 年,我就读于原陶乐县县城小学三年级。那时每个年级只
有两个平行班,我们是(2)班,据说(1)班是实验班。我每当从(1)班窗外经过都会向教室里多看两眼,连窗上挂着的外黑里红的窗帘都透着神秘。那时真是羡慕啊,听说人家上课用的是幻灯机,像放电影似地,还是带彩的。而我们上课面对的只是老师、黑板、粉笔,仅此而已。就这样直到小学毕业我都没见过幻灯机是什么样的。遗憾就这样存在了心里。
中学因为面临中考,我们整个闷在了试卷中。终究是没见到!
转眼到了 1993 年,我在师范。因为我们学习的是目标教学,不仅要展示目标教学,还要达标测评。我见到了投影仪,并学习使用。我们在投影片上精心设计练习题、板书,毕竟投影片空间有限。尤其在表达元系统的复习提纲,展示立例题题目和分解结构示意图等方面,投影仪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弹指一挥间,我已工作 18 年。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激增和教育本身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的观念己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变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育观念。提倡教师教学生怎样学习,发展学生的个性潜力及其创造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要改革过去传统的教育方式和陈旧的、落后的教育手段,探究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模式正是在这信息技术时代应运而生,其强大的信息容量、生动的直观感受、清晰的影像及可动画性,极大的优化了教育过程,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形象、直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我参加过很多次优质课课、说课比赛。我一直有个困惑,公开课 似乎不用多媒体教学就不是现代化教学,没有它就上不了档次。不注重从实际出发,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以至有些课件做得非常精美华丽但却不实用。实际上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并非整堂课都需要多媒体辅助教学。
大家都知道,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要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实验规律,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些感性认识不可能全部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环境。所以运用实验则可以提供精心选择的和简化得素材,它能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例如:我们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却很难感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利用覆杯实验或模拟马德保半球实验,就可以水到渠成的建立起大气压的概念,事实在眼前学生对于这个概念就易于理解和掌握。
但是有些在一般条件下难以捕捉和观察的自然现象,或可见度小,观察不便,条件要求很高的实验利用实验室的现有条件是万万达不到的。例如内燃机的内部结构复杂,无法从外部或某一侧面看清楚,以及船闸等一些联系实际的装置、设备,无法参观或参观时无法一目了然其全貌和结构原理。我们就要另辟蹊径———利用挂图、模型、计算机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注意各种教学手段的配合使用。
教师运用板书,可以提纲挈领地表达讲课的内容体系和推导线
索,突出教学的重点和关键,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板书是随着教师的讲授过程逐步展开的,可以很自然的使学生的注意力既集中于教师的语言、表情、姿态、动作,又集中于板书的内容。这不是多媒体可以取代的。
有关资料表明:在接受知识方面,单靠听觉一般只能记住 15%左右;单靠视觉,从图像获得知识,只能记住 25%左右;如果两者结合起来可记住 65%。因此,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各部分感官的协同作用,比用单一渠道要好,还应考虑学生对各种感觉信息的分辨本领,以强化有用刺激。
2. 注意摆正计算机多媒体模拟实验与实际物理实验的关系。
计算机多媒体模拟实验虽然形象、直观,但毕竟不是真实的物理实验。利用多媒体辅助实验的目的是对那些观察到的和复杂、困难的实验进行模拟和提供帮助,作为实验的补充。两者结合起来,使之达到任何一种都达不到的效果。
总之,计算机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是物理教学领域中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有很大活力,也有广阔的前景。我们在发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教学实际,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形成实际的教学能力,为物理教学服务。
报告题目:多媒体 姓名:李洁 性别:女 通讯地址:石嘴山市平罗县陶乐中学 联系电话:13995423969 电子邮件地址:lxh13105@126.com
论文题目:
计算机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功”与“过” 姓名:李新华 性别:男通讯地址:石嘴山市平罗县陶乐中学 联系电话:13909569689 电子邮件地址:lxh13105@126.com